城市家具设计别再自说自话【城市家具设计】


发布时间:

2021-07-22

      “城市家具”是一个近年来开始流行的概念, 就是指城市中各种户外公共设施。既有信息设施 (指路标志、导游图、电话亭、邮箱),也有卫生设施 (垃圾箱、饮水器);既有照明安全设施,也有娱乐服务设施 (坐具、桌子、游乐器械、售货亭),还有交通设施 (巴士站点、车棚)以及艺术景观设施 (雕塑、艺术小品)等等。

城市家具设计别再自说自话

 

       路牌、坐椅、公交车候车亭、电话亭……这些提供导示、休息、通讯的城市设施,其实有一个共同的动听的名字:城市家具


       城市家具,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在使用。它们是否美观、方便和舒适,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市民生活的品质。上海著名产品设计师杨明洁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城市家具设计应该改变各自为政随心所欲的状态,寻求统一协调的风格,符合并映衬城市的气质。

各自为政的设计


      “城市家具”是一个近年来开始流行的概念, 就是指城市中各种户外公共设施。既有信息设施 (指路标志、导游图、电话亭、邮箱),也有卫生设施 (垃圾箱、饮水器);既有照明安全设施,也有娱乐服务设施 (坐具、桌子、游乐器械、售货亭),还有交通设施 (巴士站点、车棚)以及艺术景观设施 (雕塑、艺术小品)等等。


       如果把城市比喻成一个大家庭,这些布设在街道、广场、绿地或其他公共部位的公共设施就仿佛是城市的家具。城市家具虽然没有建筑物体量大,但却是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品牌形象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细节,但大多数城市家具却难以承担这样的功能。杨明洁认为,城市家具在设计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设计与城市环境不匹配。比如在一群现代化大楼的附近,路灯杆上挂的是仿古灯笼,公交候车厅设计成一个青砖碧瓦的仿古牌楼,看上去很不协调。


       二是城市家具彼此之间风格不统一,即没有共同的设计元素,缺乏家族感。个中原因同城市家具管理部门众多有关,比如垃圾箱归环卫局管,候车厅归公交公司管,而路灯归电力局管,这导致了城市家具在设计时也是各自为政。虽然相关部门近年来也对所辖的城市家具屡有创意设计,但 “混搭”后的效果却不是相得益彰,在一条街道上,路灯、候车亭、垃圾箱、座椅等城市家具会出现四五种不同的造型和风格,显得杂乱无章。
三是对使用者的人性关怀不够。城市家具的使用者层面广大,有老人、小孩、孕妇以及残疾人,但有些候车厅却并没有设置可供休息的座椅。
四是制作半手工化,不仅制作成本高,而且生产、运输、安装、维修和更换都不方便。

 

别具风格的案例


       杨明洁设计团队曾专门考察了德国、美国、香港、台湾等境内外城市家具设计,也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等地进行了城市家具的调查。他重点介绍了两款公交候车亭的设计。


       其一是德国的候车亭。杨明洁认为,德国公交车候车亭的设计特点是标准化、模块化程度高,单元模块可以根据站台的人数进行组合和增加附件,从而衍生出不同功能的城市家具,如广告牌、售报亭等。杨明洁介绍,城市家具在生产层面上实现基本构件的标准化和模块化,便于生产、运输、安装、维修、更换。再采用局部开模定制的连接件与相关配件,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可以实现整套系统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而且,如果将这一标准化构件作为一个基本元素扩展到整套 “城市家具”中,就可以实现整套系统的家族感,这样,在一个区域或是一条街道上,路灯、候车亭、指示牌、座椅、垃圾箱等城市家具将呈现统一协调的风格,在视觉上产生整齐有序而又不失美感的画面。


       杨明洁推崇的另一款城市家具组合是宝马设计团队的作品。与以往候车亭大多采用直线条的铝材、钢材框架结构不同,宝马设计的城市家具呈现出与其汽车设计相关联的风格,无论是候车亭、座椅、路灯,还是广告牌、垃圾箱,都是流线型的,造型非常简洁流畅,充满了现代工业设计简洁而不简单的魅力。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城市家具设计要努力体现所在城市的气质,表现本土文化,优秀的城市家具设计还能成为城市的标识物。比如伦敦街头红色的邮筒、电话亭,已经成为伦敦的经典景观。但杨明洁提醒,城市家具表现本土文化切忌生搬硬套,比如有的古城为了使城市家具有古城味,直接把仿古灯笼挂上了路灯杆,将候车亭做成了仿古牌楼。简单的照搬不仅与周边环境不协调,而且在功能使用上也不合理。

 

共同语言的探索


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已经开始意识到城市家具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伴随着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设计界提出 “城市家具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在一些城市已经开始了城市家具设计如何与环境相协调、城市家具之间如何风格相统一的尝试,不仅给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也美化了街景市貌、提升了城市的品位:


       在南京, “城市家具”摆放开始追求 “南京味”,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专家担纲设计的多套“南京市城市家具设计方案”正在进行深化,设计要达到的效果之一,就是让市民、游客一看就知道这是 “南京的”。


       在广州,街头的报刊亭采用钢质方型、边侧折叠可打开,亭身的顶部凸显了立体性,钢质的祥云条纹体现了岭南风情。而杨明洁设计团队为宁波南部商务区设计的一整套包括公交候车厅在内的 “城市家具”系统项目更获得了2010年度的德国红点设计奖。这套公交候车厅系统分为三组模块,可根据车站大小而增减模块数量。考虑到我国公交车站的大乘客量,为了保证候车空间,候车区底部两侧自然鼓起的靠椅方便乘客短时间内靠着休息,而不是坐着休息。候车亭底部中央还设置了城市信息查询系统,中部为广告看板,上部为显示车辆到站信息的显示屏。候车厅顶面装配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为候车厅供应能源。所有构件都统一在一种简洁、流畅的设计语言中,细节处拥有柔和过渡。这套城市家具系统采用银色与深灰色相间的色彩配搭,以融入商务区的干练形象。同时,相同的设计语言与标准化构件也应用到了其他的公共设施中,如路灯、垃圾箱、信息牌等等,最终呈现的是一套符合商务区现代化气质的“城市家具”系统。据了解,这套城市家具系统目前已进入安装实施阶段。